收藏本站
博为峰Android开发培训Banner
您所在的位置:博为峰教育首页 > 资料精选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移动互联网引发的价格歧视

【行业资讯】移动互联网引发的价格歧视

   发布时间: 2014年12月21日 14:29分    来源:博为峰教育网采编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互联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传统经济时代,一切的生意都源自于信息不对称,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匮乏的一方贩卖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而互联网颠覆了传统市场交易理论:新的生意法则变成即时、透明、开放、分享和平等;围观和被围观成为常态,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再一次引发了新的价格歧视。

 

      信息不对称往往带来价格歧视:提供相同产品或服务的卖家,在面对不同的消费者的时候,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而这种价格差异并不是基于正当理由进行的。传统社会的卖家正是通过这种对价格的控制来获得利益的。

 

      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机票和酒店:机票的价格随着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目的地,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即使同一时间搭乘同一架飞机的旅客的票价,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即使是在同一舱位不同的旅客也可以买到不同价格的机票;酒店也是一样,针对不同的人群收取不同的价格。机票和酒店卖的是时间和空间,过了这个点就失去了价值——只要飞机起飞,剩余的座位就失去了价值;预定的酒店如果当晚没有旅客入住,同样也造成浪费,所以,一般来说机票你买得越早,打折越多,酒店预订一般都需要提前付款。

 

      而互联网的出现消解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互联网是一张平行的网,没有人可以独自占有绝对的信息,信息在网上自由流动,传统社会信息的不透明向透明转变。比价网、特价网、惠惠网等比价网站不断涌现,惠惠购物助手、口袋购物、购物小蜜等比价软件也层出不穷,就连阿里巴巴也推出了自己的比价软件——如意淘。这些比价网站和软件的出现,都在说明一个事实:互联网时代,透明成为新的交易法则。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却再一次引发了新一轮的价格歧视,这一次价格歧视的目标对象不再是以人的经济水平为标准进行划分,而是以是否有智能手机来划分的。其中,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二维码,凡是有智能手机的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优惠,有些商品或服务甚至只有通过二维码的扫描才能获得。二维码不过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看似简单,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引发了一场革命。二维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诞生了,但是直到最近这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才流行开来。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二维码随处可见,瓶贴、海报、图书、网站等到处都有二维码的身影,借着物联网的大发展,二维码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甚至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一。

 

      去年初,腾讯针对微信推出的“微信抢红包”活动彻底火了一把,让“红包”成为了2014年的一大热词,这也是价格歧视的一种,通过补贴政策实行价格歧视。掌上专享、手机特惠、手机免单等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活动,无形中造成了新的价格歧视,这一次不再是因为社会结构的问题,而是因为技术的普及所带来的影响。现在中国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战的白热化时期,无论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还是优衣库、海底捞、链家地产等传统企业都在不自觉的加入到移动端的争夺当中,从而也就造成了新价格歧视的来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会拿到价格优惠,上网的人永远比不上网的人拿的价格便宜。在拉斯维加斯有个现象:当你到前台去问房间的价格永远是最贵的,但是如果你在大堂里给总机打电话,那这个时候反而会拿到折扣价!这就像O2O(Online To Offline)一样,如果你还没有到店,在网上支付了之后,你拿到的价格就会很便宜。

 

      另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价格歧视还表现在当你亟需紧缺的服务时,如果你愿意付出高价,你就会得到及时的服务,比如说滴滴打车。如果不懂移动互联网有可能要孤独到老,因为别人都是加价购买的,也就是说别人在价格上给了商家更高的利润,所以他就能得到服务。如果你不懂移动互联网,服务一旦紧缺,你就得不到服务。

 

      所以移动移动互联网引发的价格歧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上网的人可以拿到低价;另一方面如果你愿意出高价你就可以拿到别人拿不到的服务。